脑不同部位引起昏迷的原因分析
- 2025-03-11
- 肖华博士
- 16
脑不同部位引起昏迷的原因分析,今天来跟大家介绍,幕上占位性病变有哪些情况。
幕上占位性病变瞭幕上结构主要是大脑半球,与昏迷有关的大脑皮质、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统、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间脑中央部及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等结构受损可导致昏迷。一侧大脑半球只有当损及间脑中央部或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才会引起昏迷。单侧大脑半球的占位,即使破坏了同侧半球内的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统或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也不会出现昏迷。因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冲动可通过另一侧半球来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幕上颅腔是个不能伸缩且几乎密闭的容器,只有通过天幕下相通。当幕上颅腔内占位病变逐渐增大时,导致幕上的脑组织边缘水肿和移位,蛛网膜下腔受压闭塞,侧脑室受压缩小,幕上颅内压升高到幕上无法缓冲时,幕上的脑组织结构则易通过天幕孔向下移位,形成小脑幕切迹下疝。
引起昏迷的幕上占位病变多导致小脑幕切迹下疝,因为位于幕上的占位病变在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压力向下传导,间脑中央部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可能首先受压或扭曲而致觉醒不能,最后引起昏迷。这是因为间脑中央和颞叶钩回位置较低且靠近天幕孔,承受压力较大,易发生小脑幕切迹下疝。颞叶病变在逐渐增大时,颞叶钩回最可能首先向幕下移位,压迫中脑的上行激活系统而引起昏迷。
小脑幕切迹疝可分为颞叶前疝、颞叶后疝及颞叶全疝等。小脑幕切迹疝发生时,颞叶的钩回及颞叶一部分结构等脑组织在向下的压力作用下可向下移位,填塞脚间池及环池,进而压迫中脑、动眼神经周围的副交感纤维等,导致病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和对侧肢体上运动元偏瘫,如果疝进一步发展,可能压迫中脑向对侧移位,导致对侧大脑脚和皮质脊髓束压迫,引起病灶同侧上运动神经元偏瘫。
当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如脑疝继续发展压迫脑干时,脑干受损,可出现肌张力高、去大脑僵直等症状。脑疝的发展情况可从患者生命体征表现出来。脑疝前期,由于早期脑疝压迫使脑干缺血缺氧,对脑干生命中枢起兴奋作用,患者出现呼吸深快,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脑疝代偿期,患者出现脉搏缓慢、呼吸深快、节律不齐等。主要是因为脑干受压,缺血缺氧。此时机体仍可通过暂时的生命中枢调节来维持生命活动。如果脑疝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使脑干缺血缺氧继续加重,脑干损害逐渐加重,则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中枢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出现呼吸变浅,而且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跳停止,最后死亡。